黑茶农业网 —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!

石貂的介绍

来源:互联网时间:2023-09-05 18:18:55标签: 貂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:黑茶农业网 > 特种养殖 > 手机阅读

貂

石貂,是鼬科貂属的一种中小型食肉动物,在它的近亲中个体相对较小,通常棕褐色毛带有白色的大喉斑,体长在500毫米以下,尾长约等于头体长之半。栖息在欧亚大陆,因其珍贵的毛皮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长期遭受猎捕,数量持续下降,已经很难在野外见到。捕食小型啮齿类动物的石貂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 ,也是网友公认为很可爱的濒危动物。

研究历史

在700万~20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代,貂类就与鼬科动物中其他种类明显地分化出来  。结合化石记录分析,貂属起源于中欧地区,渔貂是最早从貂属分化出的种类,其次是黄喉貂和石貂,它仨属于一个向温带进化的分支,石貂与真貂亚属亲缘关系较近,但真貂亚属为另一个向寒冷环境进化的分支。石貂的化石记录不完整,其化石首次被发现是在黎巴嫩和以色列地区的沃姆冰期(更新世末冰期11-1.2万年)中期和伊拉克北部、高加索山脉的沃姆冰期晚期。

形态特征

石貂是貂属中体形较细长的一种,仅略大于紫貂,成年公貂一般体长在46~54厘米左右,尾长22~30厘米左右,体重约1.5~2.3公斤;成年母貂体长40~42厘米,尾长约25厘米,体重1.1~1.3公斤左右。头部短、宽,呈三角形,吻鼻部尖而细长,鼻垫有较深的纵沟,耳大钝圆,耳壳短而宽阔。比鼬类多四枚前臼齿。躯干相对身体其他部分稍粗壮,尾长约为体长三分之二或长度超过体长之半,四肢短粗有力,皆具5趾,趾行性,各趾有趾垫,掌垫3枚,脚下有毛。爪细而弯曲,尖部甚锐,适于爬树攀援。

全身被毛通常呈单一的光亮灰褐色或淡棕褐色。头部呈淡灰褐色,喉胸部具有较大白色块斑(亦称貂嗉),向后分叉呈倒“V”形或不规则的环状,延及胸部及前肢上部,通常为鲜明的乳白色或茧黄色或略带棕色斑点,与周围毛色明显区分。尾部和四肢为黑褐色,尾毛蓬松呈圆筒状。针毛棕褐,绒毛丰厚洁白,稀疏的针毛不能覆盖丰厚底绒,使背部、腹部皮毛呈为灰褐色。针毛在脊背中央聚集,使色调加深呈暗褐色,四肢和尾部同样。除耳缘、颌、喉和胸部白色外,其余各处均为较一致的淡褐色。喉斑是它区别于其他貂类的主要特征。

上一篇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“大鲱鱼王”

下一篇瑞典海岸发现3.4米长巨型大鲱鱼王

特种养殖本月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