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茶农业网 —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!

泥鳅的繁殖期是什么时候?

来源:互联网时间:2023-09-09 16:39:57标签: 泥鳅 当前位置:黑茶农业网 > 养殖技术 > 手机阅读

繁殖期主要5—6月。

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,常出没于湖泊、池塘、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,对环境适应力强。生活水温10-30℃,最适水温为25-27℃,故应属温水鱼类。当水温升高至30℃时,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。冬季水温下降到5℃以下时,即钻入泥中20-30cm深处越冬。

泥鳅的繁殖期是什么时候?

泥鳅繁殖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?

繁殖泥鳅必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,为产卵孵化做好各项准备工作,以保证顺利产卵和孵化,提高鱼苗的成活率。

( 1 )产卵池的准备

可采用家鱼人工繁殖用的产卵池,或者选择稻田、池塘、沟渠,水深保持在 15 一 20 厘米。也可用网片或竹篱笆围成 3 一 10 米 2 的水面作为产卵场所。若能保持微流水则更佳。另外,水泥池、大塑料盒、桶、水缸或其他容器均能作为产卵用设施。产卵场所使用前都要消毒,水深 20 厘米时用生石灰消毒,每立方米水体施15一 20 克。也可以用漂白粉消毒,每立方米水体施 4 克药。

( 2 )鱼巢的准备?

鱼巢宜选用质地柔软、不易腐败、能漂浮在水中的材料,如棕榈片、杨柳根须、金鱼藻等,近年来也有用柔软的绿色尼龙编织带,织成宽 5 厘米、长 80 厘米的人工鱼巢,用前都要经过消毒处理。用 2 %浓度的食盐水浸泡 20 一 40 分钟,也可用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 20 克药化水浸泡 20 分钟左右;还可用漂白粉消毒,每立方米水体 4 克药化水浸泡 20 一 30 分钟。浸泡后吊在池中离水 10 厘米处,上方用芦席或草包遮荫,备用。

养泥鳅需要什么条件?

1、饲养池建造:选择光照良好,温暖通风,交通便利,水源充足,进排水方便,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。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。面积100~300平方米,池深80~100厘米,水深30~50厘米。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。

2、专池养鳅。由于泥鳅生活力强,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,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。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。

3、成本:泥鳅的养殖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,通常一亩养殖场地租赁费一般为400~600元/年,饲料成本为6000~7000元,每亩投放10万尾,每万尾800元,共8000元,网具400元,渔药及消毒药物100元,水电200元,预备资金1000元,因此养殖一亩泥鳅大约需要投资16000~17000元左右,养殖利润大约在13000~14000元,而且每年可投苗2~3批。

泥鳅半自然繁殖的方法

1、建造产卵池和孵化设施,繁殖之前,产卵池与孵化设备都要消好毒备用。

2、亲鳅的雌雄配比:如雄鳅个体较大,按1:1.5或1:2,若雄鳅体长仅10厘米左右,则雌雄比可调整为1:3一4,增加雄鳅的数量。每平方米可放7一10组。

3、为保证正常繁殖,水温宜稳定在18℃以上时进行,在北方大概要到每年的5月中旬,长江两岸水域在每年的4月下旬,南方在每年的3月底、4月上旬就可以进行。

4、将鱼巢绑扎在竹竿上,悬吊在产卵池的中间或四角,使之浸没在水面下。另外,因泥鳅卵黏性差,因此要注意检查和清洗沉积在鱼巢上的污物,以免影响受精卵的黏附效果。

5、泥鳅一般在晴天的早晨产卵,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。当产卵基本结束后,就立即将粘有卵粒的鱼巢移到孵化池或其他孵化设施中进行孵化,并更换和补充新鱼巢放到产卵池中,以收集尚未产卵的亲鳅的卵。

6、最后一批泥鳅产卵后,可以就在产卵池内进行孵化,但一定要将产卵池内的亲鳅全部捕出,以防亲鳅吞食鱼巢上的卵粒,影响出苗率。

泥鳅养殖有哪些优势?

1、耐低氧:泥鳅能够利用皮肤、肠道进行呼吸,非常耐低氧,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的模式,不会出现一般鱼类的缺氧泛塘的现象。

2、食性杂:泥鳅的食性杂,饲料也比较容易解决,玉米、小麦、稻谷等粮食以及米糠、豆渣等下脚料都可以做为泥鳅的饲料。

3、繁殖强:泥鳅的繁殖能力非常强,一般情况下1条雌性泥鳅1年可以产卵3000粒左右,而且在春、夏、秋三季都可以开展繁殖。

4、生长快:泥鳅的生长速度较快,一般春季繁殖生产的泥鳅小苗,到冬季就可以达到较大的上市规格,因此资金回笼非常快。

养泥鳅的条件主要是建池、再加上投资钱等方面。泥鳅的繁殖方法不外乎就是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,人工繁殖的时候,其方法也时要一些技巧的,一定要保证好它的水温,产卵之后要将亲鱼捞出。

上一篇肉牛食欲差该怎么办

下一篇:很抱歉没有了

养殖技术本月排行